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策文件 >> 正文
眉山市日博365最新网址关于水库水产养殖污染治理的技术措施方案
2016-08-23   作者: 点击数:  
 索 引 号  00859758-5/2016-00025  公开日期  2016-08-23

 

根据眉彭府发〔201613号文件《关于开展水库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治理措施。

 

一、全区水库水产养殖概况及现状

 

截止20167月底,根据统计全区水库共40座(其中:区水务局管水库5座,乡镇管理水库35座),面积2838亩,其中:承担城镇供水未从事水产养殖水库3座、面积550亩。其余37座水库面积约2300亩全部都在从事水产养殖,其主要养殖方式为以吃食鱼养殖带动鲢鳙鱼生产的高产养殖模式,施肥养殖已在前几年全部取缔,平均产量在500公斤/亩以上(全区水库年渔业产量1500多吨,产值1600多万元)。

 

二、当前水产养殖业造成的主要污染

 

由于水库渔业产量的提高,导致投饵量、鱼病、用药量等增加,大量鱼类排泄物导致水库水体富营养化出现,造成水库水体污染,其主要污染形式如下:

 

1、生物性污染。不科学的养殖使水体富营养化,使水体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导致渔业水体透明度降低,水域生态系统发生退化,沉水植物消失,取而代之以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使水质恶化。

 

2、化学性污染。主要包括因不规范使用鱼药和使用含药物类饲料等造成的污染

 

3生理性污染。不科学的水产养殖可出现较强的鱼腥气味,严重的出现死鱼使水体发臭水体透明度变小水体颜色不正常。

 

4、物理性污染。主要的污染有渔业过程中使用机械产生油渍污染,渔业中使用及其丢弃的塑料制品、油桶、网具等污染,渔业者生活中产生的污染。

 

三、治理水产养殖污染的主要技术措施

 

1、全面取缔肥水养殖和人工投饵养殖。肥水和人工投饵的高产养殖方式造成水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要治理已被污染的水体必须全面取缔这一养殖方式,实行人放天养。

 

2制定与实施养殖容量。根据不同水域条件科学制定水产养殖容量,做到既发展渔业又保护环境。承担饮用水源的水库养殖容量一般为年产125公斤/亩以下;其他水库从2017年起前5年养殖容量为年250公斤/亩以下,以后养殖容量为年125公斤/亩以下。

 

3、禁止使用任何投入物品。即禁止使用药物、饲料(包括植物性和动物性鱼类可食物)、肥料等。

 

4、推广生态系统修复技术。

 

⑴固定渔业水体的营养盐技术。使用含铁、钙、铝等阳离子的盐,可与水中的无机磷或含磷颗粒物结合而沉淀至水底,起到净化水质目的。因此可通过投加药剂的方式控制水中营养盐的迁移。常用药剂包括氯化铁、改性粘土、石灰和铝盐等。

 

⑵实施生态控制技术。

 

一是水生植被恢复净化法。一方面利用大型水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氮、磷等营养元素作用,水生植物移出水生生态系统时被吸收的营养物质随之从水体中运出,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作用。另一方面可采用生物浮床净化方法,在以富营养化为主体的污染水域水面利用特殊材料的浮床来种植各种适宜的陆生植物,如牧草、蔬菜等,通过植物根部的吸收、吸附作用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同时又可收获农产品,绿化美化水域景观。

 

二是控制藻类的生态技术。用调整生物群落结构的方法控制水质。如通过调整鱼类结构,增加罗非鱼、鲢、鳙鱼等滤食性浮游生物的鱼类,从而避免藻类的过量生长。

 

⑶清除污染沉积物,对底泥进行疏浚。对底泥疏浚可在大雨水位上涨采取结合泄洪或排泥、排沙时进行。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彭山区人民政府(028-37621271 37621272) 承办单位:彭山区人民政府电子政务办公室(028-37613365)
Copyright (c) 2008-2016 彭山区政府网 All rights reseved. 蜀ICP备05019090号